灵感国际展览(广州)有限公司 |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628号15楼

2025年1—2月纺织行业运行情况

4月2日,工信部发布2025年1—2月纺织行业运行情况。我国纺织行业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呈现出“稳中有进、结构分化”的显著特征。数据显示,在消费市场回暖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,纺织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,但出口市场持续承压,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分化趋势进一步凸显。

2025年1—2月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插图

生产端稳中提质,产业链分化加剧

1-2月,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3%,增速较2024年同期提升1.8个百分点,显示出行业生产端的稳健复苏。其中,产业链上游的纱、布、化纤产量分别增长4.1%、0.7%和5.6%,而终端服装产量同比下降1.5%,反映出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分化特征。

这种结构性变化主要源于两个因素:一是智能化改造推动上游生产效率提升,以化纤行业为例,头部企业通过智能制造系统使单位能耗降低12%,良品率提升至98%;二是消费升级带动差异化纤维需求增长,生物基纤维、超细旦丝等高端产品产能释放,推动上游原料产量持续攀升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行业利润增速(0.3%)显著低于营收增速(1.1%),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同比增加0.8元。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棉花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,国际油价上涨传导至化纤成本端,以及碳关税试点带来的新增合规成本。这倒逼企业加快技术升级。

2025年1—2月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插图1

消费市场结构性回暖,新零售模式重塑渠道格局

国内消费市场延续复苏态势,1-2月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、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.3%,较2024年四季度提升1.5个百分点。消费回暖呈现三大特征:一是场景消费强势回归,商务正装、户外运动品类分别增长8.2%和15.6%;二是“银发经济”拉动中老年功能服饰增长,具有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45%;三是国潮品牌持续发力,本土设计师品牌在线下渠道的铺货量增长22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实物商品网上穿类零售额同比下降0.6%,首次出现负增长。这反映出电商渠道的结构性调整:传统电商流量红利消退,而社交电商、即时零售等新渠道快速增长。以抖音为代表的兴趣电商服饰成交额同比增长35%,O2O模式下“线上下单、门店发货”的即时配送订单占比突破15%。渠道变革推动企业重构供应链,头部品牌已将新品上市周期压缩至7-14天。

2025年1—2月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插图2

外需市场持续承压,格局竞争格局加速重构

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下降4.5%,延续了2024年来的下行趋势。其中服装出口降幅(6.9%)显著大于纺织品(2.0%),反映出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深层矛盾:一方面,东南亚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抢占中低端订单,越南对美服装出口份额提升至22%;另一方面,发达国家“近岸外包”政策导致订单区域化,墨西哥对美纺织品出口增长18%。双重压力下,我国出口结构呈现“高端突围”特征,碳纤维复合材料、医用纺织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逆势增长9.8%。

面对挑战,龙头企业正通过“全球产能布局+本土化服务””构建新优势。海关数据显示,采用海外仓模式的跨境电商出口增长31%,成为稳外贸新动能。

2025年1—2月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插图3

高质量发展路径渐晰,数智化与可持续双轮驱动

当前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。从政策导向看,《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》即将出台,重点推动5G+工业互联网在纺纱、印染环节的应用;ESG信息披露新规倒逼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,头部企业已实现从纺纱到成衣的全流程碳足迹追踪。

展望2025年,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:一是智能制造从单点突破向全链协同演进,预计年度行业数字化投入将突破300亿元;二是可持续时尚成为核心竞争力,再生聚酯、无水染色技术应用比例将提升至25%;三是“新三样”出口持续发力,航空航天纺织品、智能可穿戴设备用纺织品有望形成新的增长极。

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聚焦“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”实施专项行动,通过设立纺织行业技术改造专项基金、建设国家级纺织大数据中心等举措,推动行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迈进。在内外需市场协同作用下,中国纺织行业正以创新为笔,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
2025年1—2月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插图4